《中国人力资源开发》杂志社
首页 > 期刊导读
 
/ / /
 

校园足球,不要盆景要大树森林——访中国教科

 
来源: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0-12-11
 
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,推进学校体育改革,进而深化素质教育改革,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、体魄强健,为中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提供厚实的健康资本,是推进校园足球改革的根本目标。 通过校园足球,发现和培养有足球天赋的后备人才,为中国足球水平的提高和足球产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,是推进校园足球改革的必然结果。 校园足球推动了学校体育教育改革 记者:“校园足球”计划实施以来的情况如何?最大受益者是谁? 吴健:2015年8月,教育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、新闻出版广电总局、体育总局、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了《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实施意见》),以此为标志,全国正式启动校园足球改革工作。两年以来,依照《实施意见》的要求,校园足球工作有序推进,在提高足球人口、奠定人才基础两个维度上,都取得了显著成效。 到目前为止,在全国范围已经建立校园足球特色中小学校1.3万所,校园足球试点县(区)69个,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、青岛市、厦门市、延边自治州四个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。2017年,北京市海淀区由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区,升级为全国第一个校园足球综合试验区。 校园足球赛事体系逐步构建逐步完善,赛事活动丰富多彩,小学、初中、高中、大学四级联赛全面覆盖全国各省、区、市,高中联赛、大学联赛每年比赛场次接近1000场;具有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特色的校园足球夏令营、冬令营在全国10个省市分别开营,全国3000所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近6000名学生运动员、4000余名教练员参与训练营活动,从训练营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培养潜力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。 毫无疑问,校园足球的推进,最大受益者是广大中小学学生。校园足球的开展,从教学、训练、锻炼、考核评估和足球文化建设方面,提出了细致和具体的要求。从国家战略到中小学校的具体落实,“顶天立地”式的设计,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。校园足球的推进,丰富和促进了学校体育的改革,为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和身心发展水平,提供良好基础。 多地学校“校园足球”发展不平衡 记者:目前足球特色学校在“校园足球”计划推进中的真实情况如何? 吴健:按照教育部的要求,凡是足球特色学校,要达到以下基本要求:每周一节足球课,每校编写一套足球校本教材,每校具备一片满足教学、训练和比赛的足球场地,每校至少配备一名足球专业教师,每年开展班级联赛,每校成立一到两支足球代表队,每周开展至少一次足球大课间和课外活动,每年举办一次足球嘉年华,每年实施一次足球技能和体质健康测试。 依照这个要求,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“示范典型”,如重庆市南岸区珊瑚浦辉小学、北京市延庆区康庄小学、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等等。 从全国情况看,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是学校开展足球课余训练,建立一支足球代表队,足球代表队参与相关足球比赛;大部分学校,基本可以达到开展足球大课间和课外足球活动,编写足球校本教材、建设足球场地等要求;出现问题和困难较多的,包括学校在每周开设足球课、实施制度化的校内班级联赛、开展校园足球文化活动等方面。 当前,推进校园足球最困难的是校园足球不能面向全体学生,一些特色学校,仅仅是“一个学校一支球队”,校园足球就像学校的一个“盆景”,是用来应景展示的。 需要澄清的是,校园足球面向全体学生,并不是强制要求所有的男女学生,都要既上足球课,又要参加足球训练、还要参与足球比赛。面向全体学生的“全员足球”,科学的理解是:特色学校的全体学生,都要学习足球基本技术、体验足球赛事、参与围绕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各种活动,比如跳足球啦啦操、画足球主题画等活动,鼓励那些喜欢的学生参与。从时间安排看,足球仅仅占用1/5至1/4在校体育活动时间,对于足球特色学校,要求并不苛刻。 从总体上看,校园足球的推进,确实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。从学段看,小学的发展优于初中,初中的发展又好于高中;从地域看,有足球基础的城市校园足球发展,好于经济发展落后地区。 为了保证校园足球推进工作的质量,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,教育部对天津等6个地区的校园足球工作进行了督查,据悉,2017年教育部将对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进行全面督查,同时将出台激励和问责制度,要奖励先进,对校园足球开展不好的特色学校,要启动“退出”程序。 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的评价标准也在制定过程中,其中,有一条规定非常具有针对性,即在一个时期内,不会把任何比赛成绩纳入评价标准。相信,这些机制和标准的出台,将是保证校园足球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。 重点是提高人的综合“足球认知”水平 记者:“校园足球”在落地中有哪些障碍出现?如何破解? 吴健: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调查,随着校园足球的推进,一些深层次的改革问题逐步显现,认识层面、制度层面的“障碍”成为校园足球深化改革的“拦路虎”。 一方面,“足球活动妨碍学习”“身体锻炼影响学习成绩”等等陈腐观念时时处处对校园足球的开展构成威胁;另一方面,“踢足球就为上大学”“踢足球就为赚大钱”等急功近利思想,也是阻碍校园足球发展的反作用力。调查显示,当下在中小学层面,反对学生学足球、练足球、赛足球的,不是学生自己,是校长、班主任和家长。校长因为安全问题怕担责任,班主任因为考核问题担心成绩排名下降,家长因为升学压力担心足球耽误学习。 之所以有这些问题,很大程度上是上述人员对校园足球的误解和无知,要有效破解,重点是提高人的综合“足球认知”水平。 校园足球,首先是一种教育,其目的,是一种传授足球基本技术、提高健康体能、培养意志品质的教育手段。 校园足球,不是电视上、头脑中的高级足球技能展示、激烈身体对抗,为了胜利不惜伤害身体,甚至不择手段的竞技运动。 正如学数学一样,大多数人学数学,是为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,数学是一种发展思维能力的教育手段,不是学了数学,就是为了当数学家,都要去攻克“哥德巴赫猜想”。 校园足球改革的设计“初心”,教育部体卫艺司王登峰司长曾经精辟地指出:校园足球的目的,是通过校园足球,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,提升学生的足球技能,完善学生的人格。 所以,重要的是一些人,尤其是那些“不懂”校园足球的校长、班主任和家长,要转变观念,向孩子们敞开足球的、体育的大门。顺便说一句,许多学生学习不好、成绩不佳,不是因为智力问题,恰恰是体力问题,是意志力、专注力的问题,而解决这些问题,体育是最有效的手段。有一句话说得好,“聪明的孩子要踢球,踢球的孩子更聪明”。 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,推进学校体育改革,进而深化素质教育改革,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、体魄强健,为中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提供厚实的健康资本,是推进校园足球改革的根本目标。 通过校园足球,发现和培养有足球天赋的后备人才,为中国足球水平的提高和足球产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,是推进校园足球改革的必然结果。 校园足球推动了学校体育教育改革 记者:“校园足球”计划实施以来的情况如何?最大受益者是谁? 吴健:2015年8月,教育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、新闻出版广电总局、体育总局、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了《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实施意见》),以此为标志,全国正式启动校园足球改革工作。两年以来,依照《实施意见》的要求,校园足球工作有序推进,在提高足球人口、奠定人才基础两个维度上,都取得了显著成效。 到目前为止,在全国范围已经建立校园足球特色中小学校1.3万所,校园足球试点县(区)69个,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、青岛市、厦门市、延边自治州四个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。2017年,北京市海淀区由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区,升级为全国第一个校园足球综合试验区。 校园足球赛事体系逐步构建逐步完善,赛事活动丰富多彩,小学、初中、高中、大学四级联赛全面覆盖全国各省、区、市,高中联赛、大学联赛每年比赛场次接近1000场;具有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特色的校园足球夏令营、冬令营在全国10个省市分别开营,全国3000所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近6000名学生运动员、4000余名教练员参与训练营活动,从训练营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培养潜力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。 毫无疑问,校园足球的推进,最大受益者是广大中小学学生。校园足球的开展,从教学、训练、锻炼、考核评估和足球文化建设方面,提出了细致和具体的要求。从国家战略到中小学校的具体落实,“顶天立地”式的设计,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。校园足球的推进,丰富和促进了学校体育的改革,为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和身心发展水平,提供良好基础。 多地学校“校园足球”发展不平衡 记者:目前足球特色学校在“校园足球”计划推进中的真实情况如何? 吴健:按照教育部的要求,凡是足球特色学校,要达到以下基本要求:每周一节足球课,每校编写一套足球校本教材,每校具备一片满足教学、训练和比赛的足球场地,每校至少配备一名足球专业教师,每年开展班级联赛,每校成立一到两支足球代表队,每周开展至少一次足球大课间和课外活动,每年举办一次足球嘉年华,每年实施一次足球技能和体质健康测试。 依照这个要求,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“示范典型”,如重庆市南岸区珊瑚浦辉小学、北京市延庆区康庄小学、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等等。 从全国情况看,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是学校开展足球课余训练,建立一支足球代表队,足球代表队参与相关足球比赛;大部分学校,基本可以达到开展足球大课间和课外足球活动,编写足球校本教材、建设足球场地等要求;出现问题和困难较多的,包括学校在每周开设足球课、实施制度化的校内班级联赛、开展校园足球文化活动等方面。 当前,推进校园足球最困难的是校园足球不能面向全体学生,一些特色学校,仅仅是“一个学校一支球队”,校园足球就像学校的一个“盆景”,是用来应景展示的。 需要澄清的是,校园足球面向全体学生,并不是强制要求所有的男女学生,都要既上足球课,又要参加足球训练、还要参与足球比赛。面向全体学生的“全员足球”,科学的理解是:特色学校的全体学生,都要学习足球基本技术、体验足球赛事、参与围绕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各种活动,比如跳足球啦啦操、画足球主题画等活动,鼓励那些喜欢的学生参与。从时间安排看,足球仅仅占用1/5至1/4在校体育活动时间,对于足球特色学校,要求并不苛刻。 从总体上看,校园足球的推进,确实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。从学段看,小学的发展优于初中,初中的发展又好于高中;从地域看,有足球基础的城市校园足球发展,好于经济发展落后地区。 为了保证校园足球推进工作的质量,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,教育部对天津等6个地区的校园足球工作进行了督查,据悉,2017年教育部将对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进行全面督查,同时将出台激励和问责制度,要奖励先进,对校园足球开展不好的特色学校,要启动“退出”程序。 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的评价标准也在制定过程中,其中,有一条规定非常具有针对性,即在一个时期内,不会把任何比赛成绩纳入评价标准。相信,这些机制和标准的出台,将是保证校园足球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。 重点是提高人的综合“足球认知”水平 记者:“校园足球”在落地中有哪些障碍出现?如何破解? 吴健: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调查,随着校园足球的推进,一些深层次的改革问题逐步显现,认识层面、制度层面的“障碍”成为校园足球深化改革的“拦路虎”。 一方面,“足球活动妨碍学习”“身体锻炼影响学习成绩”等等陈腐观念时时处处对校园足球的开展构成威胁;另一方面,“踢足球就为上大学”“踢足球就为赚大钱”等急功近利思想,也是阻碍校园足球发展的反作用力。调查显示,当下在中小学层面,反对学生学足球、练足球、赛足球的,不是学生自己,是校长、班主任和家长。校长因为安全问题怕担责任,班主任因为考核问题担心成绩排名下降,家长因为升学压力担心足球耽误学习。 之所以有这些问题,很大程度上是上述人员对校园足球的误解和无知,要有效破解,重点是提高人的综合“足球认知”水平。 校园足球,首先是一种教育,其目的,是一种传授足球基本技术、提高健康体能、培养意志品质的教育手段。 校园足球,不是电视上、头脑中的高级足球技能展示、激烈身体对抗,为了胜利不惜伤害身体,甚至不择手段的竞技运动。 正如学数学一样,大多数人学数学,是为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,数学是一种发展思维能力的教育手段,不是学了数学,就是为了当数学家,都要去攻克“哥德巴赫猜想”。 校园足球改革的设计“初心”,教育部体卫艺司王登峰司长曾经精辟地指出:校园足球的目的,是通过校园足球,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,提升学生的足球技能,完善学生的人格。 所以,重要的是一些人,尤其是那些“不懂”校园足球的校长、班主任和家长,要转变观念,向孩子们敞开足球的、体育的大门。顺便说一句,许多学生学习不好、成绩不佳,不是因为智力问题,恰恰是体力问题,是意志力、专注力的问题,而解决这些问题,体育是最有效的手段。有一句话说得好,“聪明的孩子要踢球,踢球的孩子更聪明”。

文章来源: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网址: http://zgrlzykf.400nongye.com/lunwen/itemid-1515.shtml


上一篇: 暂无
下一篇: 农业经济论文_陆海统一用途管制视角下我国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问题与对策



点击在线投稿

 
/ / /
 
 
 
 

Copyright 2001-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
本站不是《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社》官网,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,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。